
(张善平 群峰争奇 243x62cm @名家典藏馆)
善平从五十年代从事油画创作起,就背着画箱画夹直接到生活中去。勤勤恳恳观察,记录着现实的一切,踏踏实实领会,体验着生活的感受,这为他七十年代转入国画创作无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。他从事国画的时间虽短,但有了一定的生活观察和积累,故进展神速。近十年来,他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,多次深入到巫山、大别山、黄山、太行山、神农、湘鄂西等地,反反复复面对高山大川写生,感受山水云雨变幻之灵气,激发构思创作之激情。因而生活对他不仅是创作主本,也是情感生发之源,他从爱山,画山,到醉山,才有“醉山张”之雅号。生活激发着他,山川拥抱着他,他陶醉于山川之中,……在他的笔下即便是山乡景。却贴近你,激发你,唤起你对生活的记忆,引发你对美的遐想。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动人之处,善于捕捉自然中富有情趣之点,这正是他绘画不空、不需、不赢、不弱、不无病呻吟和不同前人之所在。

(张善平 烟罩漓江 97x68cm
@名家典藏馆)
善平先生是从油画转向国画的。他经常带着一个油画家观察生活的眼光。从整体角度去理解对象和把握对象。对于眼前的自然山川,光色形貌,不是以传统中国画的观察法,从一枝一叶、一山一石入手,而是总体地去审其时、观其状。度其势,从而便有了情、趣、境、意的领会与把握。人们说他的画颇有“多山多水的江南特色”,我以为这个特色的体现,正在于他对山水总体把握的认识与表现上。
善平先生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,尤其在对待艺术创作的目的、责任和标准上,他认真地指出: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美术家,应该深刻地理解艺术同生活的密切关系,自觉地用作品来体现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崇高理想”。“任何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,都应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深入生活实际,细微体察广大人民群体生活的喜怒哀乐,酸甜苦辣。”对于传统与创新问题善平先生并未被中西法则和传统框架所约束。他在不断尝试、不断实践、不断调整中,以唯物辩证的思想,较好地把握他们之间的“度”。他说:“到了2000年回头再看八十年代创新之作,同样会产生‘旧’的感受。从审美欣赏角度看,这是一个规律。”对于执着创新的画家来说,首先关注生活,以生活为师,在探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,着眼于民族的审美意识,着眼于对民族传统艺术创作方法,有选择地继承,着眼于作品的时代精神。这样的新是为人民为社会所赞许的,其生命力会是永恒的。正因为出于此种认识,在他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,他少有门户之见,也少有种种传统与积习。这对于一个从事具有丰富定性化的中国山水画的人来说,是极其不易。他敢于吸收,也敢于扬弃。……著名画家、美术评论家、鲁慕迅给他的画展题贺词并赞扬了他的艺术——“古为我用,今为我用,洋为我用,中为我用,万物皆备与我,我心包容大干”。
(张善平 穿越巴山蜀水 68x68cm @名家典藏馆)
在他的画面里,我们经??梢钥吹酱蟮ㄎ罩种治鞣交婊暮奂??!豆耙唤恰贰肚镉曷佑啊?,具有水彩般的明快;《山静幽泉》《牧歌》,展现油画般的凝重;《浪花》《春雨江南》,富于版画般的肌理;《夕阳图》《春》,深含速写般的笔调;《雪消图》《春之曲》《耕雨》,以西画的色调处理;《靠雨催春》《山雨》,是现代绘画种种技法的混合。在这些作品里,严格的章法被生动的构图所替代,传统的笔墨皴法为变化万千的肌理所包容,墨分五色与油画、水彩的色调相共存……这就是传统化于创新的魅力。尽管仍有争论,尽管并未于完美,尽管还需要探索,但善平先生大胆的实践与尝试,为自己,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走出了颇有前景、颇有魅力的一步。
中国彩票快乐十分 www.ez-re.com

张善平,号醉山张,河北沧州人,1928年11月生。1949年4月随军南下。1953年9月毕业于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,1956年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主任。1984年选任武汉美术家协会主席、省美协副主席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湖北书画院院长、湖北水墨画院荣誉院长、武汉美协名誉主席、湖北省美协顾问、湖北省文化名人、名家典藏文化艺术机构首席顾问。
60年代初,师从中央美院教授、副院长罗工柳,专攻油画,擅长国画与书法。所作历史画《收回英租界》《声援二·七大罢工》、《攻打麻城》等获湖北省即武汉市美展一等奖,分别为中国革命博物馆、二·七纪念馆等单位收藏。
70年代末,转手中国画,《有鱼图》、《江峡云恋图》、《神农迷雾》、《霏雨催春》、《醉山图》分别为中国美术馆、天安门、文化部对外展览公司、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。
1980年,中国美协组织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湖北画家写生团,任团长,赴葛洲坝深入生活月余,并在北京做出汇报展示,《美术》杂志作了专题报导。
1987年与1990年分别在武汉美术馆、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,并出版了《醉山张画选》;199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《当代中国画家张善平卷》;1987年应邀赴日本大阪研讨雪舟艺术,1996年率湖北书画团赴澳大利亚作艺术交流活动;1997年应邀赴泰国游览写生;2007—2008年应邀分别赴德国作艺术交流;中国第九次赴印度采风团活动,多幅油画作品为媒体介绍。2009年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《雕笔集》书法集。
张善平先生不仅仅是一位德高望重、有胆有识的南下老干部,而且是一位有科班资历的书画家,早在幼年的时候,曾就读于日本占领时期的伪满洲美小,并深深地热爱美术创作,用自己的笔墨来表达对自己故园的热爱,对日本侵略者无比憎恨和反抗的精神。
文/徐公度(武汉市美协副主席,美术教育评论家)
(来源:名家典藏艺术网)
